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刘红教授 中国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中心
《肿瘤瞭望》:骨转移对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有何影响?
刘教授:骨转移对肿瘤患者的影响可分为身心两方面。在身体方面,肿瘤患者一旦发生了骨转移,骨痛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而且如果治疗不当,可造成后期骨折的发生,严重者可能出现截瘫,这些都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影响。同时,我更想强调的是,骨转移事件对肿瘤患者心理的影响。众所周知,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最高达70%,一旦发生骨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和对未来生活极易失去信心,从而带来很多心理上的问题,例如焦虑,抑郁,甚至有轻生的想法。总之,骨转移对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有着极大的影响,积极治疗骨转移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减轻患者的痛苦。
《肿瘤瞭望》:双膦酸盐是治疗骨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该类药物已有第三代即唑来膦酸,请问它与一代、二代的药物相比有何优势?是否具有有力的循证证据或指南推荐?
刘教授:众所周知,骨转移的药物已经开发到第三代,我们非常熟悉的是唑来膦酸,已有很多大型临床试验证明了它的高效性。与前两代药物相比,唑来膦酸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的高效性和便携性。前两代药物的输注时间比较长,而唑来膦酸每月仅需30分钟的输注时间,在高效的同时方便了患者的使用,给患者带来了福音。
《肿瘤瞭望》:唑来膦酸与其他化疗药物或靶向药物相比,为患者带来获益的情况如何,能否为我们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刘教授:在实际临床中这样的例子非常多,过去进行病人临床管理的时候,一旦患者发生了骨转移,每三周就需要来医院进行一次输液治疗,每次输液的时间比较长,甚至超过2-3个小时,对于患者,尤其是外地的患者非常不方便。现在,唑来膦酸使患者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输注,而且一个月一次,非常方便。
《肿瘤瞭望》:您在本届ACOS上担任了乳腺癌分会场的主持,您觉得本次会议乳腺癌方面的进展有何亮点或热点?
刘教授: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次大会,进行学术交流,并和大家分享最新的研究。我的感受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在基础研究领域有很多亮点,包括今天杨教授报告的基因筛选技术的应用及前景;另一方面是来自临床,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更加关注我们研究的新进展能够在临床中给患者带来哪些获益,例如,我们现在对患者的治疗已经过渡到有效化和个体化的治疗,会议中来自台湾的曾教授报告了根据不同分子分型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这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好的疗效,还能够避免过度治疗。因此,我认为将来我们会更加强调基于肿瘤患者的个性化治疗。
《肿瘤瞭望》:作为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中国身影,请您向国内众多在一线和实验室辛勤奋斗、为医学事业和患者利益奉献青春的学者们谈谈您的感想。
刘教授:这个问题特别好,让我感慨颇多。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不断上升,所以我们每天有大量的临床工作,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诊治水平,我们还要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真的非常辛苦!国内的很多同行都有非常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我希望大家能够有机会走出国门,和国内外海内外的朋友进行分享,这样能够进一步促进我们研究的发展。借用当下比较流行的一段话,我想对我的同行说,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且做且学习,且做且交流”。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我们与国外的交流还不够活跃,希望今后在国际会议上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的身影涌现出来。